钱他们赚了,售后却要代理商自己贴钱处理,这刀挨得真冤。
“支付公司脸都不要了,停发流量费分润就算了,还要代理商自己掏钱退客户流量费?”近日,一位代理商在收到支付公司的客诉处理通知后愤慨表示。这并非个例,越来越多的支付代理商正陷入流量费纠纷泥潭。
代理商们反映,他们不仅无法从支付公司获得流量费分润,当客户投诉流量费问题时,还被迫自掏腰包进行退款,否则将面临三倍投诉金额的罚款。
01 流量费争议频发,代理商业困境凸显
近期支付行业流量费争议事件集中爆发。有代理商爆料称,客户使用合利宝的机器,被扣流量费后却无法正常使用流量服务。
“前几天刚扣完48元流量费,仅仅使用了,机器就无法连接网络。”客服回复称流量卡已过期,解决方案是让商户更换新机器,而复用旧机器需返厂并支付维修费用。
类似情况在通联支付、嘉联支付等机构也屡见不鲜。通联支付曾因分润、伪激活、流量费等利益纠纷被代理商告上法庭。案件中,流量卡服务费的结算成为双方争议焦点之一。
黑猫投诉平台上,关于支付公司乱收流量费的投诉比比皆是。有用户反映在激活鲲鹏支付POS机时,被私自扣除99元流量费,而销售人员之前承诺的是激活后一个月才收取78元流量费。
02 支付公司政策变更,代理商利益受损
支付行业政策变动频繁,代理商往往处于被动地位。一位代理商透露,当初代理产品时被告知一年后费率将上涨万三,但一年后操盘方变卦——不涨费率却涨流量费。
操盘方给出的理由是“前期补贴过多导致回本困难”,于是停止流量费分润返还,这一停就是两年。
更令人不满的是,当客户因流量费问题投诉时,支付公司要求代理商处理客诉,却不愿承担相应的退款成本。代理商直言:“客户要求就是退款,但流量费的钱代理商一分钱没拿到!换谁谁愿意自己出钱去跟支付公司处理售后问题啊?”

通联支付的故事更加极端。长沙易刷公司控诉通联支付随意调价,造成代理商蒙受损失,从更高月交易流水44亿元下降到不到7亿元,最终导致卖房卖车的境地。
03 扣罚机制不公平,代理商双重受压
支付公司的扣罚机制令代理商雪上加霜。如果不自己出钱处理客户投诉,平台方将直接从代理商分润中扣取三倍投诉金额的罚款。
这意味着除了退给客户投诉金额外,还有两倍的额外罚款。这种机制下,代理商不仅无法获得流量费分润,还要为流量费问题倒贴钱。
嘉联支付立刷上网宝的案例中,业务员告诉客户没有流量费,但客户刷卡时却被扣了600元流量费。当客户投诉时,客服仅表示“产品页面均有展示费用缴纳规则及标准”,未能解决实际问题。
北京和融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也被投诉在用户已注销POS机的情况下,拒绝退还预收的流量费。用户实际使用10个月,却被收取两年流量费。
04 行业影响与代理商的应对之策
流量费纠纷反映了支付行业深层次问题。随着259号文全面执行,注册新机器变得困难,代理商为了维持客户,往往不得不接受不公平条款。
支付行业分析师指出,只有操盘方才能赚得盆满钵满,代理商则只能“挨了一刀又一刀”。这种利益分配不公正在加剧行业矛盾。
面对这一困境,代理商可以采取多种维权途径:
一是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部门投诉,重点强调在未知情情况下被支付公司“偷扣”手续费,而非单纯抱怨价格问题。
二是通过黑猫投诉等公开平台曝光,这些平台对外可见,能够给支付公司带来舆论压力。
三是向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“互动交流”栏目下的“建言献策”专栏反映问题,或通过支付行业相关自律协会举报平台进行投诉。
05 规范市场秩序,共建健康行业生态
解决支付行业流量费纠纷需要多方共同努力。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支付公司收费行为的监督,明确流量费收取和分润规则,防止随意变更政策。
支付公司应当透明化收费标准,完善售后服务机制,不能将处理客户投诉的成本转嫁给代理商。同时应避免“前期补贴、后期收割”的市场策略,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。
对于代理商而言,选择合作支付公司时需审慎考察公司资质,仔细审查合同条款,特别是关于分润、流量费结算等关键内容。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和24小时响应机制,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和定期回访,增强客户黏性。
只有形成公平、透明、稳定的行业生态,才能避免“只有操盘方赚得盆满钵满,代理商只能挨了一刀又来一刀”的局面。
随着行业竞争加剧,支付公司应当认识到:代理商的忠诚度与支付公司的诚信度直接相关。短期利益收割只会导致代理商流失和品牌声誉受损,而共建公平的合作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未来支付行业的竞争,将是生态共赢能力的竞争。只有理顺各方利益关系,才能在这场淘汰赛中存活下来。